My pages

This page shows my ...

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

如何啟動產品的振動噪音研發專案?

公司的一項產品發展,可以概分為五個進程:(1)功能(function)(2)安全(safety)(3)性能(performance)(4)品質/可靠度(quality/reliability)(5)品牌(brand)。通常到品質階段才會考慮到振動噪音的議題。

R&D (Research and Development)研究開發專案為產業界非常重要的議題,當然RD是所費不貲、長長久久的長期性工作,又如果是探討產品的振動噪音,由於業界普遍不夠熟悉,若要推展RD program,在在需要高階主管的充分認知與體認,必先【知其「重」】,而後【知其「要」】,以能推動【「重要」之行】。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知其「重」(know why):在體認振動噪音是「重」點需求的發展技術,也就是:know why to do!有充分認知必須要知道振動噪音技術是改良現有產品的關鍵因素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知其「要」(know what):需能夠具體明訂擬達成的目標,充分了解what goals to achieve

3.          「重要」之行(know how):既然已經知其「重」與「要」,就可據以規劃「重要」之行動方案,也就是know how to doknow how to achieve the goals

以上所說:【知其「重」、知其「要」、「重要」之行】,其精神在【know why to doknow what goals to achievedknow how to do to achieve the goals!】,這是專案規劃與推動的首要心法。如果,公司有任何的專案要推動,都可以先以這三個步驟思考。 


一旦建立了專案,執行專案的另一個心法:【知行止】。 


1.          :當然是know why to doknow what goals to achieve!以及know how to do

2.          :沒有什麼訣竅,就是Just do it

3.      :就是隨時停下來自我檢視,我的know why知其「重」】、know what【知其「要」】、know how【「重要」之行】正確嗎? 


透過【知行止】的不斷循環回饋,定期檢視專案的「知」、「行」、「止」,自然就可達到所謂的「車輪模式」的滾動式之專案管理。 

在專案執行實務面,免不了會遭遇到瓶頸,解決問題的模式與方法,當然都是第一線工程師的責任,project/team leader也不得不知的心法:know whatèknow whyèknow how 


1.          Know what,了解現象:

2.          Know why,探討原因:

3.          Know how,改善對策與方法: 


就指導研究生過程中的體會,以及常發現的幾個現象: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:就是只知道現象(know what),不知道什麼原因(know why),所以就很難擬定出有效的對策與方法(know how)

2.          沒能「對症下藥」:「對症下藥」顧名思義,就是針對病症,能夠給予有效的藥方,也就是能夠針對問題點的know why,而能提出解決方案的know how!如果缺了know why,如何能夠提出明確、有效的know how

3.          著重know how、忽略know what、少了know why:舉例來說,在應用軟體執行分析過程有了錯誤(bug)、困難(difficulty)、問題(problem),學生常常願意花時間做各種測試,也就是作know how的工作,卻忽略了know what,也就是忽略了細節現象,更是少了探討know why的原因,所以就在know how之間打轉,事倍功半。

 

讀者看到這裡,是否有看出來,這就是【know what】的現象,但是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呢!就是要去【know why】,才能針對why的原因,提出有效的對策【know how】。以下為個人對以上三種現象的原因探討: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:主要原因在,振動噪音之背景知識不足、沒有工具、缺乏經驗、不善於思考問題的本質、不知道如何解讀判讀分析或實驗數據等等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沒能「對症下藥」:主要是know what工具與技術不足、振動噪音理論基礎不紮實、沒有執行振動噪音分析或實驗量測經驗,缺乏系統化的診斷技術等等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著重know how、忽略know what、少了know why:過度倚賴試誤法(trial-and-error)、時間緊迫、工具技術不熟悉、公司或主管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等等。

 

綜合以上的know why探討,該要如何know how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呢?以下提出幾個心法要訣: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根幹枝葉:除了看到「枝」「葉」,也要練習看到樹「幹」,更需要挖掘看到埋在地下的「根」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見樹也要見林:簡單的說就是Big picture

3.          Data vs. Information數據 vs. 資訊:參閱部落格文章,Data vs. information

4.          Why-Why:持續不斷地問為什麼、為什麼!

5.          引進Know what工具與技術:除了分析軟體、實驗量測硬體設備,還需要人才培訓。

 

本文嘗試就啟動一項專案,以及執行專案的思考,重要心法彙整如下: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知其「重」知其「要」「重要」之行】,其精神在【know why to doknow what goals to achievedknow how to do to achieve the goals!】

2.          」、「」、「

3.          know whatèknow whyèknow how

 

最後提示,以上心法順序很重要,是有其潛在的意義,請讀者體會與應用。

2015/02/26

覺悟

覺悟,拆字來看。

 

:學見。

:吾心。

 

覺悟:學習看到自己的心。

 

2016/04/16

團隊合作Team Work

這學期上的一門課,有一個作業的安排就是要兩個人一組,學習team work的團隊工作。其實,職場上常常是需要兩個人、或多個人的互相配合,如果配合得好的話,這個團隊當然就運作的順暢,配合的不好,當然團隊運作起來就不順暢。 


以一個團隊的工作而言,大概會有幾種狀況。


第一,合作無間型:就是團隊合作很順暢,兩個人的工作效率很好,確實就有加乘的效果。

第二,名義團隊型:團隊分工合作的效果普普通通,沒有特別好,也沒有不好,因而也沒有特別的提升工作效率,團隊工作成果就是單純的1+1=2,當然這可能只算是正常的一般團隊而已吧。

第三,兩個和尚沒水喝型:完全沒有團隊的特徵,反而可能績效更差,原因就是一個和尚有水喝,兩個和尚沒水喝。

 

在課程上有這樣的團隊合作的要求,其實是要訓練同學們適應團隊的工作氛圍,更要學習與別人一起分擔工作,達成團隊的使命。

 

在未來的工作職場,要學習與團隊一起工作,因為現今的社會型態與競爭,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,需要學習與他人互動技巧與智慧,達到團隊合作的精神。

 

當一個團隊表現不好時,有人可能會認為:是因為他或他拖累了團隊,卻疏於思考自己在團隊裡面扮演的角色,或是別人是如何看待你的。

 

或許在經過一個專案的團隊合作之後,對某個人可能就會有其評斷與看法,大概就會認定這個人未來是否是可以共同合作的人、或不能合作的人。

 

評價別人的時候,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檢視自己

  • 我是不是別人眼中好的工作夥伴?甚至是最好的工作夥伴?
  • 當別人在找工作伙伴的時候,我會不會是大家的首選?

 

團隊合作的經驗精神其實是要學習的,這是個過程,只有透過真正的團隊合作過程,才能夠體會所謂的團隊合作的內涵,這就是經驗的重要,唯有真正經歷過、感受到、學習到、體會到的經驗,這才是真正的經驗,否則都只是紙上談兵、道聽塗說,很難會有深刻的體會。

 

Team work團隊合作、partner工作夥伴是職場上重要的工作模式,希望透過課程的訓練,讓同學們體會:如何進行team work如何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最好的partner

 

2017/12/23

正己敬他

在己
心念正道

 

事他
對待處理人事物時地
在敬

 

敬人,包括鬼神萬物有形無形之群體

敬事,舉凡行住坐臥之一言一行

敬物,天地之間有形無形之群體

敬時,把握現在、展望過去、不管未來

敬地,敬天地、和四時


2021.07.12

把握現在、展望過去、不管未來:http://wangbtnpust.blogspot.com/2009/04/blog-post_9806.html

理論、實務、實踐、價值

 人們常說,普通大學和科技大學的不同,在於一個比較注重理論,一個比較注重實務。

不管是理論、還是實務,其實,背後重要的精神,在於實踐!

有理論,要能夠去實踐,才能實現理論夢想的價值。

有實務,更需要去實踐,才能創造實務應用的價值。

 

後記:是箭頭或是等號,都值得省思!

理論+實務+實踐==> 價值

理論+實務+實踐=價值

Thomas Su

我個人覺得是箭頭, 理論+實務+實踐==> 價值, 代表創造出新的價值 

2020.07.26

碩論審查的3W/4W及3K

 每年的67月,是碩士論文審查的季節,今年(2021)也不例外,終於快要到尾聲了。 

今年比較特別,主要是因為COVID-19疫情,除了一場採取現場口試外,其餘的都是網路視訊口試。
 


雖然,視訊口試模式不同於傳統的現場口試,不過呢,視訊口試也有一些優點,雖然每個老師的喜好看法不同,我認為無紙化,會是主要的優點,多是採用PDF檔案,在審閱論文時,有其便利性。 

談到碩論審查,首先要分享的是3W,甚麼是3W呢?就是: 

WHY to do? 為什麼要做這個論文題目?
WHAT GOALS to achieve? 要達到甚麼目標?
HOW to do? 如何進行?

通常,我在拿到碩論初稿,不管是紙本或PDF檔案,在碩論主題,會畫個框框,然後在前面,加個箭頭,寫上WHY?在後面,也加個箭頭,寫上WHAT GOALS?在框框的下面,也畫上橫向的箭頭,寫上HOW?這樣就完成了第一步的工作。 

我發現,大部分的學生在撰寫論文時,大多花功夫在強調,HOW如何做、甚至交代的鉅細靡遺,雖然這是很好的表達,不過,常會缺了WHY?為什麼這樣做?以及,WHAT GOALS?這樣做,能達到甚麼樣的目的? 

所以,常提醒學生,表達一件事時,最好能從WHY開始、並陳述WHAT GOALS,然後,才是HOW。同時,敘述HOW的重點,在程序、施作理念,審查者就算在相同領域,也不一定能夠完全瞭解細節。 

我在審閱碩論主題時,如果看到不熟悉、不清楚、不明確的關鍵詞,就會加註WHAT is?這就是4W=1W+3W了! 

在我對碩論的批改,學生就常看到我的手稿,會有圈起來的部分,寫上了3W或是4W。通常,這就是我沒看懂,或是覺得沒有表達到位的敘述。 

另外,不管是碩論初稿、或是論文的口頭報告oral presentation,在結果討論部分,我對學生的建議是:掌握3K原則 

甚麼是3K呢?就是: 

Know WHAT?探討現象
Know WHY?解讀原因
Know HOW?提出解決方案 

這個3K的順序,和3W的順序,都是一樣重要!其順序,是有邏輯性的,需要能夠依序地清楚的交代說明,才是完整的! 

有的精簡型碩論,應該說是粗糙型的碩論,會說明做了甚麼事,得到的結果如圖或如表,就沒了,真的是下面沒有了。這種情形,缺乏了結果的相關現象討論,就是缺了Know WHAT 

好一點的碩論,會有不錯的Know WHAT?現象討論,不過,我發現常見的現象是,有說明了結果的現象,但是,缺了Know WHY?解讀原因、物理意義、隱含意義,以及缺了Know HOW?總結的解決方案之對應說明。 

比較完整的碩論,應該能夠就數值解析、實驗結果、或是兩兩之間的比較分析,能夠深入的評析論述,要掌握的就是:3K原則,能夠清楚的說明Know WHAT的現象,能夠解釋Know WHY的原因、隱含意義,並能夠具體的寫出Know HOW,也就是結論、推論,甚至未來的實務應用。 

這裡的分享,是以3W/4W以及3K來看碩論審查。其實,上過我的課的學生,很多人會說學到了王老師的心法:3W/4W以及3K,因為,平常上課的時候,就會以3W/4W以及3K,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,解決問題。 

甚麼是4W=1W+3W 

WHAT is?
WHY to do?
WHAT GOALS to achieve?
HOW to do? 

甚麼是3K

Know WHAT
Know WHY
Know HOW

2021.07.23

free count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