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pages

This page shows my ...

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

「知識」與「智慧」

在學校的教育可以說是在教導學生學習各種各樣的「知識」,而學生在學得「知識」之後,重要的是在是否能夠增長「智慧」。

什麼是「知識」?譬如說學習程式語言,必須要知道如何設定變數,學習各種語法,諸如四則運算、迴圈、函數、副程式等,以及許多規定與制式化的程式語法,才能夠撰寫出一個分析程式,透過不斷的練習而能夠熟悉程式語言的功能,這就是習得了程式語言的「知識」。

大家都知道一個有用的程式,是可以賣錢的、是有價值的,如果能夠運用程式語言的知識,撰寫發展一個具有功能性、具有商業價值的程式軟體,這就是能夠將「知識」轉換成「智慧」,所以這個軟體就熟知的「智慧」財產。

事實上,也不是只有程式語言是「知識」,而軟體是「智慧」的例子,以文學來說,從小我們都讀過學過很多成語,在了解成語故事與內涵,進而能夠應用在生活上,不管是作文、寫文章,或是言談當中我們都會將成語拿出來用,這也是「知識」與「智慧」的轉換,習得許多成語是「知識」,能夠將成語帶到生活面來應用就是「智慧」了!

在各級教育中,往往都是著重在教導「知識」,而學生們也都勤於學習「知識」,固然如數學、理化等課程常常需要一些演算練習,這都是在強化「知識」之過程,但是學子們不能忽略的是,在數理推衍過程當中的邏輯思考與潛移默化,這就是無形中所增長的「智慧」。

這學期在上大學部的機械振動這門專業課程,就發現同學們的學習重點,逃脫不出高中職時代的那種著重在演練的學習「知識」模式,而忽略了能夠讓自己增長「智慧」的思考,「知識」需要消化與潛移默化,才能根深蒂固的深入植入大腦,成為每個人自己的「智慧」。

又由於振動這門課的內容,隱含了許多數學的基礎,也就是需要不少工程數學的基本「知識」,許多人在缺乏足夠的背景「知識」下,當然學習新「知識」的效率與效果就大打折扣,所以說「知識」仍然必須要不斷的累積,才能有效的接收、接受新「知識」,進而轉換成新「智慧」。

看報紙、電視新聞、閱讀雜誌書籍等等,甚至時下盛行的網路,更是個浩瀚龐大的知識庫,這些都是獲取知識的管道與途徑,然而重要的是從閱讀與瀏覽的學習「知識」過程中,還是要能夠思考轉化成「智慧」,譬如說有人看到金融新聞、股市的指數,就能將看到的「知識」,進而採取有效的商業策略與做法,這也是將「知識」轉換成「智慧」的例子。

再來,若說看到一則社會上的八卦新聞,這也是一種「知識」,又或者看到了天災人禍、看到了悲歡離合、看到了政治體育等種種新聞,如果能在看到王建民於大聯盟起起落落的點滴,而能夠讓自己反省思考,而有所頓悟與行動,這就是「智慧」了。

「智慧」不是聰明才智,擁有絕頂聰明的人,若沒有「知識」的累積與轉化成「智慧」,也僅只是個聰明的人,不會是個有「智慧」的人。學識淵博的人若是沒有將「知識」轉換成「智慧」,也僅只是個有「知識」的人,不會是個有「智慧」的人。

會來探討「知識」與「智慧」的這個主題,其實是在教學上與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,常發現同學們大都著重在學習「知識」,而忽略了省思與批判的精神,所以就要請同學們多思考,以能夠將外在的「知識」內化轉換成自己的「智慧」。

至於本文所說的「知識」與「智慧」是否有道理?就看讀者們的省思與批判了!

2011/01/05

相關連結:談問「問題」的能力know what - know why - know how

2 個意見:

Anonymous 匿名 提到...

嗯~很讚的文章,但沒有讚可以點!老師勉勵大家,要有思考核心,免得資訊很多,卻沒有自己核心思考的東東...但要做到老師所說也要有經過"聞思修"的過程,才會得到那智慧吧~

2011年4月8日 晚上10:46  
Anonymous 佳憲 提到...

知識要能"Input Brain"才能變成自己的。而智慧是從點線面的知識所彙整出來再加以運用的。若說智慧是運用知識的前提下,那如果我們探討"經驗"這塊,把它加入知識與智慧的考量,或許不難免發現,經驗是知識昇華成智慧的催化劑。

2011年4月14日 上午11:16 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

free count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