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pages

This page shows my ...

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

黏、甜、好誇張

看到標題是否好奇,「黏、甜、好誇張」到底是什麼東西啊?這是最近辦公室承辦人員在向同仁們收集資料、索取資料、追繳報告時,提供承辦人員建議的「心法」與「實法」。

心法之一乃是要「黏」、要「甜」,所謂要「黏」,無非就是緊迫盯人,許多同仁們真的很忙,各種狀況都有,而未能準時繳交資料或報告的原因也很多,忘了、沒時間是最典型的情況,承辦人員總不能像老師跟學生要報告一樣,來個逾時不收,只好想些辦法來達成目標。

事實上,有些時候承辦人員也是很無奈,碰到上級單位或主管要求所要的資料或報告就要到期了,可是碰到同仁們的回覆反應,有的還是推、拖、拉,或者是口頭上應允了卻是無動於衷,也有的是能推辭就盡可能的推掉,答應了或是推不了,就來個拖延戰術,其實多半真的是忘了、沒時間,最壞的狀況就是碰到拉皮條,真所謂「一皮天下無難事」,更甚者「再皮天下本無事」,不過建議承辦人員還是多以「人性本善」為出發點,同仁們還是都願意、都很想配合以能完成任務,只是基於某種原因而耽擱了,所以承辦人員還是多以「思益清淨」,以「黏」、「甜」的心法來辦理業務。

其實,行政工作做久了,總會發現一個現象,忙的人永遠是被要求要協助繳交報告的一群,而「英英美代子」者,真的總是「閒閒沒代誌」,這是題外話。

承辦人員在面對due day的壓力,如何因應呢?第一法就是要「黏」、要「甜」,「黏」的方式有很多種,打電話、e-mail均可,最重要的是要「甜」,簡單說,如果是女性同仁,就是拿出撒嬌的功夫,講話也要「甜」,絕不退縮輕言放棄,這就是「黏」的功力,「黏」主要還是為了要順利達成任務,而「甜」是要讓彼此有個好心情,「甜」也是維繫同仁情感的不二法門。

在「甜」、在「黏」的心法原則下,還是要與同仁實際的溝通協調,所需要的「實法」就是「好誇張」,這就是「黏」、「甜」的過程,怎樣是「好誇張」呢?

「好」:不管是電話或是e-mail在聯絡事情、或是催繳報告,首先要掌握「好」的原則,也就是問好、問安、打招呼、打打屁,更重要的是在關心、交心、賭感情,人們說「見面三分情」、「不打笑臉人」,不外就是在「甜」的原則下,讓大家有個「好」心情來洽公。

「誇」:就是誇獎、褒獎,總之從天南地北誇獎對方都可以,PLP一下也無妨,當然要P得恰到好處,其實,為了都還是要「黏」到有資料、有報告,以便能達成任務,此外,仍要「甜」得有「好」心情,「誇」得大家樂意去做事情、去幫助對方,以能夠彼此協調合作無間。

「張」:這是台語的「Diung」,接近的國語說法就是,以最輕柔的方式撒嬌來訴求任務之目標,在詼諧的調侃下,已經經過「好」與「誇」的階段,如果還沒能夠奏效,只有使出「張」的功夫,不過仍要記得「甜」的大原則。

擔任負責行政工作與業務確實是相當辛苦,尤其是第一線的承辦人員,面對同仁又要面對上級主管,有時真的有「兩頭不是人」的苦衷。

「行」,左看是兩個人,右看也是兩個人,真的需要兩兩雙方的共肩並行,才是真正行政的「行」。而「政」呢?就是修正,「攵」是小擊,「正」是正確,「政」就是小擊使得正確。「行政」可以說是,同部門的人能夠同心協力、共同並肩而行,並且能夠時時修正走在正確方向,以能達到目標、圓滿完成任務。

本文所探討「黏」、「甜」是行政的「心法」,而「好誇張」是行政的「實法」,是否可行?是否有道理?就請讀者自行體會應用了!

2010/04/27

相關連結:談「流程化」之行政措施談「急就章」與「永續性」之行政措施

再談「想、說、寫」

在學校擔任教學工作以及指導學生研究過程中,時常發現學生的思考能力及表達能力不足,此種現象如同許多學子在學習語文之「聽說讀寫」能力,普遍都若有所缺之現象,本文就嘗試來探討「想、說、寫」的能力之重要性與訓練。

學生在上課中聽講,也會看老師在黑板上的書寫或是教學投影片內容,亦或是閱讀上課講義、教材、書本的內容,在這聽、看、讀的同時,注入給學生知識資訊的過程,可以說相當複雜,作者非專家也無意於探索此過程,在此僅提出一些觀察到之學生學習過程的現象,提供學子們學習之建議。

在課堂上,學生們聽老師的講授,看老師黑板上的文字或投影片內容,或閱讀講義、教材或課本,腦袋中一定有一些所灌注進入之「思想」,這個思想、想法就是本文所說的「想」,有了這個「想」,有些認真的同學會立刻記下筆記,有的人就記住了這個「想」,不管如何,「想」是存在人們記憶裡的。

事實上,並不是只有在課堂上會有「想」,當閱讀了一本書、看了一場電影、聽了一場音樂會、欣賞了一幅畫等等,在經歷體驗了種種不同的活動,都會令人有「想」,這時候有人會將此「想」分享他人、或聊天、或寫日記、或因為考試、交報告,會將此「想」說出來、講出來、寫下來、記下來,不管是何目的,就會有本文所要探討的「想」、「說」、「寫」的三個層次。

每個人心中的「想」法要表達出來,比較容易的應該是「說」出來、「講」出來,畢竟說的時候,可以有表情、有動作之肢體語言輔助,譬如老師有時會在黑板上以畫圖、手勢等各種輔助方式,來補足「說」的不足,但是要能夠「說」得清楚明白,需要的仍是「講一個完整故事的能力」。

或許有人真的不善口頭表達,不過現今社會,在人與人之間以及面對面的溝通機會相當多,訓練自己「說」的能力,是絕對必要的,有口語表達不順暢的學子,也許可以從唸報紙開始練習吧!

接著再談到「寫」的能力,有了「想」法,既然能夠「說」出來,更要能夠「寫」下來,也是同等重要,學子們應該都會有所認知,寫一份書面報告是必備的職場能力,那麼要將自己的「想」法寫下來,當然也是必要的訓練。

「想、說、寫」看起來都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在作的事,為什麼還需要談此主題呢?實在是有不少學生不管是在上課中、考試、交報告、作研究過程中,感覺到許多學生有諸多不足之處,所以要討論並建議學子:

  1. 對事物的思考,一定要有「想」法,例如看了一則新聞,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思考,那怕是重複敘述新聞內容,也是注入自己腦袋瓜子之「想」的一種方法,養成隨時隨地思考批判事物的習慣。
  2. 有了「想」法,一定要講出來、說出來,哪怕是自言自語,也要練習將心中的感觸、感覺、感受「說」出來,如能有朋友一起聊天,所謂的「打屁」時間、「八卦」時間,就是訓練「說」、「講」的最好時機。
  3. 有了「想」法,也能夠「說」出來,更要練習將「想」法「寫」出來,同樣地,哪怕是隻字片語,寫一點有寫一點的進步,寫一段落、乃至寫一篇完整文章,都是點點滴滴的累積,這就「初積」的工夫。

「想、說、寫」這三大能力,對學生們的學習歷程,個人認為相當重要,要學習、要訓練自己具備良好的「想、說、寫」能力,秘訣無他只有「初積」而已,就是「有開始,就有累積」!

學子們,今天有新的「想」法嗎?有想要「說」出來的衝動嗎?有想要「寫」下來的動力嗎?套一句廣告詞:Just do it!

2010/03/27

相關連結:想、講、寫如何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講一個完整的故事

free counters